3月13日,在隆德縣,寧夏西北藥材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西北藥材)的精密檢測儀器正為每一粒藥材賦予“數字身份證”。這家扎根固原23年的自治區瞪羚企業,依托六盤山道地藥材庫的天然優勢,通過構建全鏈條質量追溯體系,2024年中藥飲片銷售額達5600萬元,占企業總營收的71.8%。
在西北藥材篩選車間內,6名身著潔凈服的工人正熟練分揀著浮小麥,癟瘦輕浮的麥粒篩除灰屑后,將被送入化驗室抽取樣本檢測。“浮小麥具有除虛熱、止汗的功效,特別適用于治療骨蒸勞熱及盜汗等癥狀。”公司負責人馬艷紅抓起一把麥粒介紹,傳統中藥材經現代化工藝處理后,將被銷往各大醫院、藥店。
在質量檢測中心,技術人員正在對外購的郁李仁進行苦杏仁苷含量檢測。“按照藥典標準,苦杏仁苷的含量不得低于2.0%。”為鎖住道地藥材的活性成分,企業構建起包含35臺精密檢測設備的質量中樞,以及色選機、翻板式烘干機等32臺生產設備。與早年“眼看手摸”的傳統質控相比,現代技術讓六盤山藥材的天然優勢轉化為可量化的品質憑證。
“以前加工中藥材,通常遵循古老的炮制方法來采集、清洗、切割、干燥中藥材。質量控制可能不如現代企業那樣嚴格和系統化。”馬艷紅說,現在分工更明確,不僅讓企業生產效率提高,也為企業發展帶來了底氣。目前公司有中藥材種植基地14200畝,其中林下種植基地13000畝、大田種植基地750畝。自該企業建立質量追溯體系以來,對公司生產的所有中藥材、中藥飲片實行質量追溯管理,從源頭保證了中藥制品的質量。
固原市野生藥用植物種類繁多,涵蓋110科377屬713種,占寧夏野生藥用植物總量的71.8%。得益于六盤山地區的多樣性氣候和優良生態環境,這里被譽為“天然藥庫”。“憑借六盤山獨特的地理位置,本地藥材幾乎沒有蟲蛀或黑根現象。因此,在采購原材料時,我們會優先選擇當地的道地藥材。”馬艷紅說,依托六盤山特有的地域、土壤、氣候,當地中藥材也得以高質量生長,這也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品質保證。
“我們正打造從種植到康養的全產業鏈。”隆德縣林草局副局長李勇表示,該縣是六盤山區中藥材的主要產區之一。僅圍繞黃芪這一重點品種,總種植面積達到32萬畝,規模化和集約化種植比例超過80%。政府支持企業改進加工工藝,提高加工水平,積極開發諸如藥茶、中醫理療、伴手禮等一系列康養文旅產品,并積極參與各類農產品展示展銷會、節慶活動及博覽會,推廣“六盤山黃芪”“隆德黃芪”等六盤山中藥材品牌。
目前,固原市中藥材全產業鏈產值已達27億元,17家藥企在六盤山構筑起從種質資源保護到康養產品的完整體系。當傳統中藥遇見現代質控,這片橫跨陜甘寧的六盤山“天然藥庫”,正在質量追溯體系中煥發新生機。(記者 師越)